1.南蝈蝈:南方昆虫的代表
南蝈蝈是生长在中国南方各省的蝈蝈的统称。它们在西南四川成都包括长江流域等地的蝈蝈个头较小,比北方札嘴略大,鸣声也小而尖。南蝈蝈没有北蝈蝈筋粗皮厚,皮实耐旱,鸣声也不如北蝈蝈那样强劲有力。在南方很难见到北方的大铁蝈蝈。
2.蝈蝈儿:螽斯科的鸣虫
蝈蝈儿广义上是对螽斯科一些大型鸣虫的通称。但一般提到的时候都指两种常见的蝈螽:优雅蝈螽(Gamsocleisgratiosa)和暗褐蝈螽(Gamsocleissedakovii)。两者差别不大,优雅蝈螽身体呈绿色,翅短于身体,成虫出现在盛夏到9月;暗褐蝈螽身体为草绿偏褐色,翅长。
3.蝈蝈的叫声:吸引与交流的工具
雄蝈蝈的叫声是通过两叶前翅摩擦发出的醇美响亮的音色。这种声音作用于吸引异性、呼唤同性、惊叫敌人。雄蝈蝈的鸣器前翅在背区,前宽后窄而扁,前翅背呈黄褐色,前翅侧区多呈绿色,多用于求偶和交流。
4.蝈蝈的生活习性
蝈蝈在野外选择栖身地点也十分有讲究,它们喜欢栖息在艾蒿、魁蒿、棉槐、刺槐、山枣树、拉拉秧丛中。蝈蝈喜欢爬高,在高点既可以沐浴阳光又可以使鸣声传得更远,从而吸引更多异性。
5.蝈蝈的文化意义
蝈蝈在古人笔下的“鸣虫之首”,是古人笔下的重要题材。蝈蝈的鸣叫不仅是自然界的美妙乐章,也承载着丰富的文化意义。在老北京人的心目中,蝈蝈是夏日的象征,代表着清凉与生机。
6.蝈蝈的饲养与繁殖
一般立秋后的蝈蝈个头大,身体比较健壮,抗病能力强,饲养好了可以过冬,一直到第二年的天然蝈蝈出现。这样一年四季就都能听到蝈蝈的叫声了。
7.蝈蝈的科学研究价值
蝈蝈的叫声有着不为人知的奥秘。雄性声音宏亮高亢,雌性声音细长柔和。高低、长短、缓急,代表着不同的涵义。或求偶,或报警,或相互聊天交流。这些特点吸引了众多科学家对其进行研究。
蝈蝈作为一种独特的昆虫,不仅在自然界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,也在人类文化中占有特殊的地位。了解蝈蝈,就是了解自然,了解人类自身。